为全面了解锡林浩特地区教育教育现状,盟妇联协同盟政协,分三个小组对锡林浩特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查看95所幼儿园,获得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基本摸清了锡林浩特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现根据调研提纲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前教育发展规模
锡林浩特下辖区7个街道3个苏木乡镇。随着锡林浩特中心城市建设和农牧区人口转移,锡林浩特地区的学前就学压力不断增大。
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11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3所,占2.61%;民办112所,占97.39%。112所民办幼儿园中,具有办学教育资格证的15所,占民办幼儿园的13.39%,无证园占民办幼儿园的86.61%。
现锡林浩特地区3-5适龄儿童8466人,在园(班)幼儿8276人,毛入园率达97.76%。公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1867人,占入园幼儿的22.56%,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6409人,占入园幼儿的77.44%。有证民办园在园(班)幼儿1619人,占民办幼儿园入园幼儿的25.26%,占入园幼儿的19.56%;无证民办园在园(班)幼儿4790人,占民办幼儿园入园幼儿的74.74%,占入园幼儿的57.88%。
调研数据表明锡林浩特地区以民办园为主,民办园承担着3/4以上的幼儿教育任务,无证民办园承担着1/2以上的幼儿园教育任务,存在着公办幼儿园存在着严重的超员、有证民办园吃不饱、无证民办园泛滥的现象。
(二)学前教育管理现状
锡林浩特市认真贯彻执行盟行署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3年)》,明确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积极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园质量,促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锡林浩特市出台了《锡林浩特市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意见》,在改扩建幼儿园工程中,给予土地划拨等政策倾斜;对已审批的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经年审达到规范标准的每年予以6-10万元扶持资金。
对具有锡盟户籍,并在盟内各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幼儿实施助学政策,免收保育费、管理费(每人每学年不低于1200元),并对蒙语授课幼儿每人每学年补助1000元伙食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方面的问题
1、城市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目前锡林浩特地区3-6岁幼儿园在园总数8276人,而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公办园在园幼儿1867人,普惠性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民办幼儿园有112所,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比例严重失调,也并不能体现学校教育公办幼儿园的主导发展方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公益性教育缺乏保障,造成了锡林浩特地区学前教育的市场化。
2、居民小区配套园建设滞后。配套园本是一种成本分担的混合制幼儿园,政府要分担一部分办园成本,有别于公办园和普通民办园。目前锡林浩特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规划中没有幼儿园,或者是开发商在实际操作中挪作他用:例如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和谐佳园小区根本就没有规划小区配套幼儿园;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的牧民新村小区已经交付使用3年,原规划中的幼儿园用地依旧闲置。政府并没有真正的承担起配套园的办园成本,目前小区的成型配套幼儿园年租金为30万元左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天骄佳苑小区成型配套幼儿园由于租金昂贵,闲置多年。导致配套园的公益性不明朗。
3、民办幼儿园发展面临困难。
(1)规范园生源不足。教育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回笼周期长,比如光华园购置办园场所费用500万元,德育幼儿园场地年租金40万元,资金短缺是目前私人独资型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的最大障碍。为解决民办教育的资金问题,许多民办园除了靠自身投资外,只能依靠学费收入“以学养学”,客观上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幼儿园教学理念和家长育儿观念冲突,导致标准化民办幼儿园生源不足。
(2)无证园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低。无证园条件简陋,大部分幼儿园选址在街边的商业楼,甚至将一些旧院落、旧教室、旧办公室改做幼儿园,教室面积狭小,光线不足,通风不畅,幼儿室内外活动空间狭小,室外活动场地普遍缺乏。图书资料缺乏,教学用具与玩具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足,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无证园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随意性大,教学过程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小学化(拼音、珠心算等),教学组织形式上小学化(排排座,满堂灌,课时安排与小学一致),提前识字、滥开英语课程等。
(3)幼儿园卫生、安全存在隐患。大多数无证民办幼儿园安全意识淡薄,园舍存在安全隐患,消防通道不畅,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个别幼儿园未经许可擅自用车接送幼儿入园的现象存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适合幼儿的厕所,厕所简陋不卫生,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幼儿园厨房卫生条件差,幼儿基本的日常卫生饮水和营养无法保障。一些幼儿园存在大班额现象,比如金贝贝幼儿园甚至出现50-60人/班的情况,幼儿教学和安全情况都不能得到保障。
(二)教师队伍的问题
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锡林浩特地区已经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文件精神,将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纳入编制管理。但教师编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为弥补教师缺额,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办园聘用大量代课教师,从而挤占了一部分公办幼儿园的资金,影响了幼儿园的发展速度。
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公办园和民办园的聘用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大部分工资在1000元-2000元之间,养老、医疗、户口、住房、培训、及职称等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民办幼儿园,面对公办园的人员招聘的冲击,人才流动问题更为突出。教师问题是制约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三)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锡林浩特地区的公办园的软硬件条件、管理措施、保教质量等,都已经普遍走到了民办园的前头,这与政府的严格监管不无关系。
但锡林浩特地区对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无证园的管理不到位,现严重存在着民办幼儿园准入不严格的现象。申办幼儿园不需要办理工商、税务等办园手续,大部分无证民办幼儿园只有一张卫生许可证,师资、园舍条件等都无法达到办园要求。此外,由于对民办园监管不到位,致使民办幼儿园在收费、教学、园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园舍建筑面积、户外活动场地和卫生条件不达标、乱收费等。
(四)保教质量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管理队伍薄弱。民办幼儿园园长多为投资人自己担任,管理者缺乏学前教育管理经验,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精神不了解,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保教质量堪忧。幼儿园班额普遍过大,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极少更新培训,教育手段落后,保健医生缺乏。此外,由于幼儿园经费、人员配备不足,致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疲于应付,从而影响了办园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方面差异,努力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一律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归口审批、登记注册制度。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前教育的职责,并明确职能机构。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学前教育,其他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布局,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
城镇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时,要做到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三)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保育工作的管理。
1、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工作,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在社会力量办园中,扶持一批办园思想端正、管理严谨、教育质量高又拥有较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园,在全盟形成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机构。
2、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及无证民办幼儿园,要坚决取缔,但要建立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关闭方案,当地教育部门要做好无证幼儿园关闭后的幼儿分流工作,街道乡镇要妥善解决无证幼儿园举办者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那些基础好、有一定办园经验的非注册幼儿园,应当以管理和引导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时间表,以促进这类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教师保障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公办园教师紧缺,师生比严重超标,建议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对幼儿园原聘用的在岗不在编、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双语教学、学历为中等专业或非师范专业人员,经本单位、教育部门考核合格者,在教师招考时从学历、专业、年龄上予以照顾。
监督完善幼儿园的教师待遇问题,实行幼儿教师最低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月工资标准,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依照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各级政府应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学前教育的地位,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强调各级政府部门投入的责任,形成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强约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规定,确定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细则、效率评估等办法。
(六)大力宣传普及家长科学育儿观念
学前教育的发展家长的育儿观念是关键。幼儿园教育,面对的都是幼小儿童,有其自身特点:孩子从三到六岁应该注重的是开发幼儿的智能、激活幼儿的求知欲、开启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的教育。而为数不少的家长盲目认为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才是好的教育。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借助各类媒体,利用家教讲座、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双合格”活动等形式,传播科学家教的知识,总结家教经验、推广家教成功典型,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七)合理确定幼儿园收费标准
明确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社会福利性的属性,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通过专业研究确定学前教育支出的标准,立足于举办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推行合理的幼儿教育收费机制,公办幼儿园实施等级收费,民办幼儿园按办园成本核算收费,同时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资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