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仁图亚同志,1961年10月24日出生,始1980年服务基层工作,现为宝绍岱苏木登吉嘎查妇联主任、嘎查长,作为一位最基层的牧区干部,萨仁图亚同志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受到登吉嘎查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先进个人。是宝绍岱苏木第九、第十届妇女代表,旗第九、十届妇女代表;苏木十五届人大代表,旗十四届人大代表。2008年被评为旗“3.8”红旗手、2009年被评为抗灾救灾妇女先进个人、2010年宝绍岱苏木新农村牧区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之所以有这些成绩和荣誉,都是她平时不懈的努力汇聚而成。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她注重学习领会党的政策,开会注意听、不断问、用心想,在家留心听新闻、挤时间看书,工作中能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苏木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实现基层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积极努力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作为嘎查领头人,为更好发展嘎查的生产和新牧区文化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嘎查牧民办好事办实事,她不辞辛苦,结合旗扶贫政策为嘎查争取15万元的互助资金,建立了登吉嘎查扶贫互助社,扶持了44户贫困户牧民发展养牛业。引进嘎查44头西门塔尔牛,提高了她们的经济收入。紧紧抓住“村村通电”政策机遇,结合旗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给嘎查的10个浩特组74户通常电,积极与旗供电局联系,给13户牧民提供风光互补设备、联系旗水利局给53户牧民提供小型机井。
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规范嘎查办公活动条件,在苏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投资了40万元已新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办公活动场所,面积500平方米, 目前办公场所内部设施筹备当中。
重视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给41户牧户争取80平方米的暖棚设施;在苏木和城建局的支持下给29户牧民修建新房,实实在在为牧户提供住房保障;2013年以浩特为单位建立肉牛育肥合作社,该合作社由6户21人集体经营;2013年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结合国家政策,争取申请到30公里的砂石路项目、18座暖棚建设项目、30户牧户危房改造项目。
三、注重思想宣传,帮助弱势群体 每年“5.4”“3.8”节日尤其“3.8”妇女节她组织嘎查妇女举办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在旗相关单位及苏木政府的资助下举办多彩多样的群众娱乐项目,在旗宣传部的支持下建立嘎查“草原书屋”,充实老百姓日常文化生活;对生活贫困妇女及单生家庭子女伸出援助之手,上级项目每落实时首先考虑的是那些孤寡老人及贫困妇女家庭,做好基础统计工作,对22名大学生争取每年6000元的生态补助11万元,49名老人享受国家养老保险待遇;积极拥护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补助政策,给妇女做好宣传工作和及时落实妇女免费检查工作及“一杯奶”送温暖活动。
四、抗灾救灾,用实际行动温暖群众 2010年1月大雪灾,强降雪使宝绍岱苏木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由于持续低温,到处天寒地冻、寒风凛冽,暴雪冰冻灾情持续长达五十多天,受灾程度尤为严重。通嘎查道路结冰达三十五厘米厚,满嘎查都是厚厚的冰雪,造成全嘎查浩特组交通完全瘫痪,给嘎查牧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萨仁图亚连续几天来,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餐安稳饭,当时登吉嘎查十几户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家中,见得最多的是萨仁图亚的身影,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为他们送米送油,为他们送来了党的温暖和关怀。为及时解决牧户缺草缺料紧急状况,萨仁图亚同志在抗灾救灾饲草料运输点桑根达来镇直达登吉嘎查二十公里长结冰弯曲的道路上来回奋战了二十多天终于解决了全嘎查眼前缺草缺料严重状况。
五、积极开展活动,推动生态建设。 他时刻不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为确保沙地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嘎查飞播区有4000亩、每年组织牧民做好义务造林,现黄柳区共8000亩。
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下,她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深入嘎查牧民家庭调查了解,并实地查看草场情况,具体落实好休牧工作。通过萨仁图雅的努力,在此项工作中全嘎查共计180户459人享受到人均3000元的补贴,仅此一项全嘎查就受益1377万元,不仅牧民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给嘎查生态恢复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六、关心群众,热情助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生活中,萨仁图亚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同志,她与周围同事关系融洽,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处理的令人佩服。每当身边的同事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主动站出来,帮你分析,为你解忧,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同志有病她细心照顾,同志有难她慷慨解囊。在她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主动到嘎查医院护理住院的群众、帮助嘎查的年轻人操办婚事、化解群众间的矛盾等等更是经常的事,牧民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不仅如此,对于社会上的特困学生,她也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她先后对家乡的两名困难学生提供了资金和物资等无私的帮助,使困难学生真心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