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锡盟妇联持续推进“强基扩面促活工程”,推广“妇女小组三个123工作法”,进一步织密基层妇联组织覆盖,在全盟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在嘎查村(社区)网格中建妇联组织工作,不断健全妇联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建强妇联工作队伍,将妇联工作资源、力量和服务延伸到基层,下沉到网格,更好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
一、建强队伍,织密网格“妇女小组”组织体系
在组织架构上,每个嘎查村(社区)网格建立“妇女小组”1个,设组长1名,由妇联执委或女网格员、女党员、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等担任。成员5名,由2名女网格员或巾帼志愿者、3名妇女群众组成。在成立流程上,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尊章有序推动,同时优化流程,便于基层实施,分为筹备工作、研究人选、备案留档、挂牌工作及灵活建“家”5个步骤实施。在人员选用上,优先选用群众基础好、热心妇女事业、能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的人员。截至目前,锡盟实现社区网格“妇女小组”全覆盖,共新建网格“妇女小组”960个,吸纳876名女网格员、5686名妇女群众成为妇联组织成员。切实把妇联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每一条街巷、每一户家庭,进一步织密了妇联组织网络,为各项妇女工作的开展打牢了组织基础。
二、灵活建“家”,打造妇女群众温暖港湾
盟妇联制定印发《锡盟妇联关于推进妇联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妇女之家”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各项制度建设、“妇女之家”的阵地建设等,为各地建设“妇女之家”“妇女微家”提供了规范遵循。在《关于在嘎查村(社区)网格中建立“妇女小组”的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妇联在网格中建立“妇女小组”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灵活建“家”,确保进一步拓展“妇女之家”覆盖领域、“妇女之家”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盟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基层“嘎查村(社区)活动室”“学习室”“基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党员中心户”等阵地建设各级各类“妇女之家”“妇女微家”1143个。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三、倾心服务,推动网格“妇女小组”发挥作用
盟妇联进一步明确全盟“妇女小组”四大项基础任务,各地网格“妇女小组”成立以来,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将“等群众上门”转变为“送服务上门”,让妇女干部跑起来、让服务活起来。在城镇社区,“妇女小组”针对辖区居民不同需求,开展精准服务。锡林浩特市巴彦查干街道锡林社区在下辖的6个小区打造载体小、亮点多、功能全的“党群服务驿站”,辖区居民可在各小区的“党群服务驿站”就近填写妇女维权登记表,网格“妇女小组”定期收集表格并根据妇女提出的诉求开展志愿服务。自锡林社区12个网格“妇女小组”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妇女儿童家庭服务活动,如:网格“妇女小组”为学苑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观影活动,通过观看正能量电影,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联合锡市妇联开展反家暴知识讲座,切实提高辖区妇女家庭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每月开展一次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为妇女儿童提供更贴心便利的志愿服务。开展爱眼护眼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健康理念。开展爱心义诊进小区活动,提高妇女儿童家庭的健康水平。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街道新华社区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妇联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管理,“妇女小组”成员在各自网格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等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她力量”;镶黄旗满都拉社区网格“妇女小组”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案例,通过宣讲培训、观摩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依托网格力量,进行逐片逐点调查摸底,以群防群治的态势,助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农村牧区,网格“妇女小组”工作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加入基层治理队伍中。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妇联将网格“妇女小组”力量融入综治“乌日特(驿站)”中,推动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结合全镇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吸纳网格“妇女小组”成员、巾帼志愿者加入综治“乌日特”婚调工作队伍中,既发挥了综治“乌日特”熟悉辖区情况、联系牧户方便的特点,又发挥了网格“妇女小组”成员、巾帼志愿者善于解决婚姻家庭矛盾这一优势,确保基层纠纷调解工作有热情、近民生、接地气;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妇联印发《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起底专项行动方案》,压实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责任,将家暴、性侵等侵权隐患或违法犯罪线索、婚姻家庭纠纷作为网格“妇女小组”走访排查的重要职责,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排查上报、先期处置婚姻家庭纠纷工作。
下一步,全盟各级妇联组织将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网格“妇女小组”作用,紧贴妇女群众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凝聚妇女人心。